中原文物见证中华文明丨皓月千里“玉”见你(2)

来源:中原文物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9月09日 07:58:5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玉戚,西周时期文物。1990年出土于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。 玉观音像,清代青玉质。“座妆珪璧霜犹暗,衣缀珠玑月不明。若向险途逢八难,只劳心念讽持

玉戚,西周时期文物。1990年出土于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。

玉观音像,清代青玉质。“座妆珪璧霜犹暗,衣缀珠玑月不明。若向险途逢八难,只劳心念讽持名。”观音,即观世音,为佛教中四大菩萨之一,后因唐讳太宗李世民之名,故去“世”字。佛教中,为大慈大悲的菩萨。女相菩萨造像,约始于南北朝,盛于唐代以后,早期多为塑像,惟明代始见玉作。

黄季佗父墓,是春秋早期的黄国墓地。黄国是周王朝分封在豫南地区的诸侯国,位于河南东南部淮河上游的潢川、光山、罗山、信阳一带。除玉器外,黄季佗父墓还出土了铜剑、铜戈、铜箭等兵器,工艺精美,在春秋早期兵器中均属上乘,证明了黄国是实力较雄厚、军力较强的国家。

青玉透雕龙形佩,1980年河南省淮阳县平粮台42号墓出土。该佩出土时为一对,将两件玉佩合并,却并不能完全重合,其大小略有不同,但造型相同,玉质、沁色基本一样,应是用一块玉料切开,再分别制作造型,雕琢纹饰。

青玉透雕龙形佩

青玉观音像

白玉浅浮雕如意,清代,为整块和田白玉琢制而成,尾部为方形亚字边框,一只鹭鸶站立于碧波湖水荷花丛中,鹭鸶与荷花组合的图案取其谐音,寓意一路连科。

如意,大约出现于战国之时,又称“搔杖”,用以搔痒,尽如人意,得名“如意”。明清时期,演变成陈设品和供人欣赏娱乐的艺术品。

大河网讯 中原文物见证中华文明。玉,既是君子高尚品德的代表,又是王权地位的象征,也是祥瑞的载体。也因此,纯净温润的玉石,瑰丽精美的纹饰,早在千百年前就赢得人们的喜爱。中秋佳节,花好月圆,看《皓月千里“玉”见你》,感受河南文物瑰宝的魅力——

文字:莫韶华

文章来源:《中原文物》 网址: http://www.zyww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9/839.html



上一篇:中原文物见证中华文明 大河网文博系列策划报道
下一篇:考古知今·透过文物看河南之七丨璆琳之光 泽润

中原文物投稿 | 中原文物编辑部| 中原文物版面费 | 中原文物论文发表 | 中原文物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原文物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