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中原文物版面费是多少[01/26]
- · 《中原文物》投稿方式[01/26]
- · 《中原文物》期刊栏目设[01/26]
瓷器类文物修复研究初探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2.2 新科技运用3D打印材料 随着当前计算机、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新材料的应用,3D打印已经成为现代模型模具和零件制造的一大途径,在众多领域内得到应用
2.2 新科技运用3D打印材料
随着当前计算机、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新材料的应用,3D打印已经成为现代模型模具和零件制造的一大途径,在众多领域内得到应用。瓷器文物是古人智慧的结晶,并且蕴含大量的艺术人文信息。因为瓷器类文物年代久远、自身价值高及材料的脆弱性等,陶瓷文物修复难度大,在保证瓷器类文物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修复,是文物修复人员的重要责任。
在对瓷器类文物进行扫描得到三维数据之后,就能够进行三维打印。现在常用的3D打印材料就是光敏树脂。光敏树脂成型之后的器物的材质相对精细并且有韧性,能够进行打磨,不容易破碎。还有就是采用粉末打印,这种材质的表面比较粗糙,结构不是非常紧密,非常容易破碎。但是粉末打印的材料价格相对较低,非常适合进行大件文物的复制打印。同时粉末打印的过程中能够加入颜色。但是文物的三维数据采集经常在室内进行,受到光线和扫描仪器精度等的影响,在后期的颜色上经常出现不真实的状态,瓷器类文物的表面层次非常丰富,三维数据处理中对颜色的精准度要求较高,因此较难将理想的瓷器颜色打印出来。所以,在液化打印机粉末打印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白色材料进行打印,之后按照陶瓷文物本来的颜色采用传统的手绘方式描绘、着色剂土沁等对瓷器文物的原本面貌进行恢复。
2.3 民间锔瓷金缮技艺与文物修复之间的联系
经过金缮修复之后的文物,不但不会在外形上出现大的变动,并且能够使文物的质感产生一定的变化,那些年代久远的文物经过金缮修复之后,能够让观众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,并且觉得原来的缺陷已经不再是缺陷,呈现出另一种景色,拥有不一样的含义。文物经过二次修复之后形成不一样的美感。对于文物来讲,出现一点损坏都会影响其价值,但是金缮能够帮助掩盖这种遗憾,能够使破损的文物在修复之后产生另一种美,不但能够将之前的损坏痕迹进行保留,还能够将文物价值进行保留。
3 瓷器修复材料选择对比
3.1 瓷土、胎的修复
瓷土和胎的修复材料多种多样,如石膏、纸及黏土、自制面团等都能够使用在修复过程中。因为石膏非常便宜并且操作要求较低、可塑造性较高等,其一直被广泛应用在瓷器文物的瓷土和胎的修复上。
3.2 黏合剂的选择
黏合剂主要是指自身有较强的黏结能力,能够将相同或者不同的两个固体材料黏接在一起的物质。人们使用黏合剂对瓷器文物进行修复的历史非常悠久。古时候人们经常使用天然的黏合剂,主要是植物淀粉、天然树胶以及动物骨胶等。但是这些天然的黏合剂存在一定的缺点,经常容易变质、发黄,随着时间的增长黏接强度变弱,现代瓷器文物修复过程中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天然的黏合剂。
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市面中的黏合剂种类不断增多。“502”瞬间黏合剂在文物修复中被广泛使用,它有抗冲击力、耐水、耐热、柔韧性好的特点,经常用在小件陶瓷文物的修复上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逐渐发现其缺点,即会对文物修复产生隐性的损伤,并且会对文物修复人员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。环氧树脂黏合剂也是瓷器文物修复过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黏合剂,其黏着力大、收缩率低、内聚力大、稳定性较高,但是它的固化时间较长,并且固化之后不容易溶解,对黏结要求较高。
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黏合剂进行选择应该遵循以下三点:首先应该抗湿、抗温和耐酸碱;其次应该有较好的黏结力,并且韧性较好;最后是应该在使用和保管上有一定的便捷性。
3.3 青花、五彩的材料及绘制
青花的主要材料是回青、浙料、平等青、石子青和珠明料,五彩使用的是天然的矿物颜料,主要有红、绿、赭、紫等。根据陶瓷文物的完整部分颜色,采用矿物质颜料调制出准确的青花及五彩的底色,调色过程中应该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进行。颜色调制好之后可以先在完整部分进行试色,经过多次的喷涂叠加之后,等待颜色干燥,对喷涂的颜色及整体颜色进行观察对比,如果不存在色差就能进行上色绘制。上色的过程中应该遵循颜色不断加深的原则,先调出比瓷器整体颜色浅的颜色,经过多次绘制之后颜色逐渐加深,能够和瓷器的本身颜色一致,不能一次性将颜色调制好,这样容易出现多次绘制之后颜色加深的情况。在勾勒线条的时候应该放慢速度,保证线条应该顺滑和均匀。在纹饰内的颜色晕染过程中,应该采用最小剂量的喷枪进行喷涂叠加,模仿出晕染的效果。
文章来源:《中原文物》 网址: http://www.zywwzz.cn/qikandaodu/2021/0801/744.html
上一篇:文物物流供应链构建研究
下一篇:文物材料原子光谱分析标准样品应用进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