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中原文物版面费是多少[01/26]
- · 《中原文物》投稿方式[01/26]
- · 《中原文物》期刊栏目设[01/26]
瓷器类文物修复研究初探(3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3.4 仿釉料的遴选 仿釉是对陶瓷文物修复的最后一个步骤,同时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,影响着修复的质量。仿釉材料主要有颜料和基料两个部分,颜料
3.4 仿釉料的遴选
仿釉是对陶瓷文物修复的最后一个步骤,同时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,影响着修复的质量。仿釉材料主要有颜料和基料两个部分,颜料是呈现颜色的物质,基料是成膜的物质。对于仿釉料的选择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:首先应该方便实施,并且固化之后能够呈现出较好的釉质感;其次不容易脱落,能够和颜料进行良好的结合;最后应该是抗老化程度较好,不容易出现颜色的变化及质量的变化。
4 几点问题及认识
4.1 瓷器修复的标准
在对瓷器进行修复时,应始终坚持“可逆性”原则,即对瓷器原物进行复原、不动刀斧。首先,瓷器的修复过程必须是可逆的,要求修复者对修复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做深入了解,在选择修复材料时,始终坚持最大限度的稳定性、相容性原则,在确保瓷器整体安全的条件下,对文物进行修复,且不破坏文物原貌;其次,在修复瓷器时,如果遇到个别瑕疵,在现有技术和材料下无法进行修复的,可以适当保留其原貌,秉承不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的原则;最后,如果在修复过程中发现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将其修复完善,则要将瓷器恢复为原貌,等待技术成熟后再行处理。
4.2 瓷器修复的传承方法
①馆内带徒。单位内部实行的师徒制一直是各种技艺进行传承的主要方式,可以看作是对旧时代中对手工技艺传承的一种延续。如上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技艺的第一代姚鸿发,第二代传人胡渐宜,第三代传人蒋道银,第四代传人杨蕴。从整体上讲,采用馆内带徒的方式培养的人才较少,经常受到文物修复岗位编制上的限制。
②在职培训。上海博物馆受到文物局、文化部的委托,会不定期地举办行业内部在职人员的文物修复培训工作,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。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,国家文物局委托上海博物馆承办的陶瓷修复技术培训班等。虽然在职培训时间上不固定,但是教授的教师是专业内的大师,能够将上海古陶瓷修复技术等向全国各地进行传播,对于瓷器文物的修复传承起到推动作用。
③院校教育。高等院校已经成为瓷器修复传承的重要基地。1984年,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,复旦大学成立文博学院。胡渐宜、蒋道银两位专家到复旦大学进行授课,并且邀请学生到上海博物馆进行参观或者实习。1993年,复旦大学开设“古陶瓷修复”课程,胡渐宜、蒋道银两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。2017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立我国第一所文物修复学院“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”。
④社会培训。2004年至2011年几年间,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技术委员会举办了5期全国古陶瓷修复技术培训班,授课教师包括王勉、于爱平等古陶瓷修复专家。学员没有专业限制,包括各个行业中爱好文物的人,对陶瓷修复方法的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。
5 结语
对瓷器类文物的修复研究,能够对瓷器类文物的修复技艺进行传承,同时能够在此基础上创新出更新的修复技艺,对破损的瓷器类文物进行更好的修复,能够更好地让后人对瓷器类文物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体会,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。
[1]杨璐.古陶瓷复原性修复方法应用[D].济南:山东艺术学院,2020.
[2]黎畅,李奇.文物价值认知与修复行为的关系概论——以古瓷器修复为例[J].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,2019(S2):21-25.
[3]王晓娟.瓷器文物修复的常见误区及完善建议[J].文物鉴定与鉴赏,2019(10):80-81.
[4]黄瑾.古陶瓷修复中仿釉材料的筛选[D].南京:南京艺术学院,2019.
[5]周庆.古陶瓷文物修复方法探究[J].艺术品鉴,2018(35):7-9.
文章来源:《中原文物》 网址: http://www.zywwzz.cn/qikandaodu/2021/0801/744.html
上一篇:文物物流供应链构建研究
下一篇:文物材料原子光谱分析标准样品应用进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