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中原文物版面费是多少[01/26]
- · 《中原文物》投稿方式[01/26]
- · 《中原文物》期刊栏目设[01/26]
文物新疆|唐朝最流行的舞蹈原来是Ta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胡腾舞、胡旋舞在唐朝时期可谓盛行成风,从宫廷到民间,出现了“天宝季年时欲变,臣妾人人学圜转(指胡旋舞)”、“城头山鸡鸣角角,洛阳家家学胡乐
胡腾舞、胡旋舞在唐朝时期可谓盛行成风,从宫廷到民间,出现了“天宝季年时欲变,臣妾人人学圜转(指胡旋舞)”、“城头山鸡鸣角角,洛阳家家学胡乐”的情景。唐代诗人刘言史看胡腾舞后所写诗篇《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》“石国胡儿人见少,蹲舞尊前急如鸟……酒阑舞罢丝管绝,木槿花西见残月。”诗句前几句都是在描写胡腾舞的细节,强调胡腾舞的观赏性极强,最后一句说的是等看完舞、喝完酒、听完曲子,已经是快要天亮了。由此可见,胡旋舞和胡腾舞在中原地区的热捧程度。除此之外,长袖舞、阔袖舞等也十分流行。通过舞蹈这种艺术性极强的形式,极大促进了西域和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。
宁夏出土石门上的胡腾舞。出自图录《舞动生命 乐扬心声——新疆古代舞乐艺术的记忆》
舞蹈和音乐相伴而行,音乐的伴奏首先需要器乐的发明和制作。新疆古代乐器的制作历史悠久,这里的先民自古好乐,且擅长乐器的演奏,据《汉书·西域传》、《后汉书·五行志》等史书记载,在汉朝时期,笛、胡琴等西域器乐传入了中原,同时中原的琴、筝、钟、鼓等也传到了西域,这样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演奏技艺,促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音乐文化的繁荣。
克孜尔石窟8号窟前壁壁画中的乐器。图片由龟兹研究院提供
传到中原的西域乐器有竖笛(后来的箫)、筚篥、唢呐、胡琵琶、五弦、竖箜篌、弓形箜篌等等,后来经过改造逐渐成为常用的传统乐器。无论是来自中原的乐器还是西域本地的乐器,在龟兹现存的壁画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。壁画中所绘乐器种类丰富,有箜篌、琵琶、阮弦、筚篥、箫、羯鼓等,生动形象,仿佛传出了千年的遗响,节奏鲜明、铿锵有力。
克孜尔石窟196窟主室天相图伎乐天。图片由龟兹研究院提供
西域乐舞的东传,不仅使中原乐舞发生了变化,而且还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原地区人们的审美观念、生活情趣及娱乐活动的内容。西域乐舞自古就闻名于世,古有“试舞一曲天下无”,今有“万方乐奏有于阗”,由此可见西域乐舞对中原乐舞所产生的影响之深远。
概而言之,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以来,西域就与中原地区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开始了密切的交往,相互产生了重大影响,特别是音乐舞蹈艺术方面的相互交流。西域的乐舞艺术传入中原之后,对中原乐舞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、产生了深远影响,这种相互交流影响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发展。唐代著名诗人岑参、杜甫等留下了“美人舞如莲花旋,世人有眼应未见”、“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闻”等许多描述西域歌舞的诗篇,成为中原与西域乐舞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。(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周宁)
编辑:阿毛
审核:葛建
监审:司元勋
新疆是个好地方
千年前的新疆美妆博主原来是这样!
文章来源:《中原文物》 网址: http://www.zyww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307/822.html
上一篇:国潮兴文化行|全国人大代表程芳:中原“国潮
下一篇:从文物看早期中国